分離焦慮(中):分離焦慮常見的表現 | 犬研室

分離焦慮,是狗狗與某一特定人事物分開,感到焦慮不安或試圖緩解壓力而出現的各種行為,分開不只是離開家,甚至是不同房間都有可能。

分離焦慮的狗狗無奈的趴著

作者

Kyle

希望可以感動更多人,分享與狗狗彼此信賴的相處方式,一起創造更多幸福快樂的回憶!

看看他的文章

2/7/2023

上一篇我們說明了狗狗為什麼容易有分離焦慮的狀況。

吠叫是比較常見的表現方式之一,同時也可能伴隨著不同的行為表達內心不安的情緒。
例如:喘氣、破壞、亂排泄...嚴重甚至會自殘。

但其實分離焦慮的行為表現還有很多種,這邊我們舉例一些比較常見的行為,或許能幫助大家辨別自己家毛孩是否有分離焦慮唷!

吠叫

這是大多數有分離焦慮的狗狗會出現的行為,可以分為「間歇性吠叫』和「無間歇性吠叫」。

  • 間歇性吠叫

叫累了會稍作休息,可能是趴下、吃東西、喝水等休息行為,雖然生理需求仍可自理,但會因為每隻狗狗的狀況而有不同程度的表現。

  • 無間歇性吠叫

從珍視的事物離開就不停吠叫,直到該事物回到自己的視線內,情緒才逐漸穩定下來,這類型的表現行為,可能在焦慮程度上是比較屬於無法控制自己情緒和行為的。

喘氣、緊張發抖、流口水

這也是狗狗常見因為焦慮不安而有的行為,類似我們感到緊張或情緒興奮時,會分泌腎上腺素使身體有額外的能量幫助度過當下的壓力,發抖、心跳加速等,都是比較常見的行為,需要時間或遠離刺激來源才較能逐漸穩定下來。

而狗狗的體型比我們還要小,情緒反應會更直接的表現,當感受到緊張、焦慮,腎上腺素分泌過多就會促使身體有喘氣、緊張發抖、流口水等行為。

破壞傢俱、物品

啃咬是狗狗感到壓力時比較能紓解情緒的方式之一,尤其當下的情境使狗狗害怕,會用這樣的行為試圖脫離或緩解不安的情境,這也是為什麼狗狗感到緊張害怕時會攻擊的原因之一。

平時沒有習慣啃咬玩具的狗狗,就比較有可能在焦慮的情境下啃咬周遭能觸碰到的物品。

隨處便溺

這也是分離焦慮常見的狀況之一,尤其是平時不會亂上廁所的狗狗,在這樣的情境下不是不知道廁所在哪,也不是故意亂上,而是當感受到焦慮不安,會用排泄的方式試圖緩解壓力的方式。

類似我們上台前緊張會想上廁所,身體試圖以一些生理行為嘗試讓自己比較不緊張,盡量不讓情緒影響當下要面對的事物。

啃咬舔拭身體,紅腫脫毛(自殘)

破壞傢俱或物品有提到,啃咬是狗狗感到壓力時比較能紓解情緒的方式之一,舔拭也是相同的行為。

但如果啃咬舔舐的是自己的身體,有可能因焦慮程度不同,啃咬舔舐至紅腫脫毛,嚴重可能會有傷口,這樣的情況下,除了焦慮情緒可能無法得到緩解,同時還會因身體上的不舒服,容易影響與我們平時的相處行為和情緒。

上述是幾個分離焦慮時比較常見的行為,其餘可能還有等門、嘔吐、靜止不動、具有攻擊性等等… 可能只有一個,也可能同時擁有多個,依焦慮程度而定。

這些行為表現以及試圖緩解壓力的方式,可能比較沒有實際幫助到狗狗緩解壓力,下篇我們一起來了解如何幫助緩解分離焦慮等狀況,使毛爸媽與毛孩的生活能更加健康順利。

推薦閱讀
每天帶狗狗出門散步,回家後還是破壞家具怎麼辦?|犬研室
在上課的學生中,破壞傢俱常常是大家最頭痛的事情之一! 很多主人每天上班回到家打開門就像開獎一樣,如果打開家門一切正常才可以真正放鬆下來,反之;打開家門如果又是滿地衛生紙、棉絮或是某個傢俱的殘骸⋯這真的是痛苦的加班。
行為問題的壓力閾值|犬研室
許多主人從未聽過壓力閾值這個詞。 每個人都知道當壓力太大時,狗狗可能會出現行為問題,嚴重甚至會出現攻擊行為。 了解壓力的累積過程的可以幫助主人更了解狗狗、預防最壞的情況發生。
毛孩清潔耳朵很重要|犬研室
在臺灣潮濕、悶熱的環境,毛孩們容易出現皮膚過敏,甚至產生紅腫發炎的狀況,主人通常會看到皮膚紅腫、發炎、甚至舔到受傷的狀況,但其實很常忽略『耳朵』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