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檔案
韓韓/米克斯/7個月
訓練師
8/25/2025

媽媽年輕時就是狗派,婚後因為忙著照顧小孩,根本無暇思考自己的喜好,直到後來女兒養貓,也覺得養貓似乎比較簡單,但時間久了,媽媽總覺得貓跟人還是少了那份親暱感,就像心底總是有個聲音在呼喚,有一天,她告訴女兒:「我還是喜歡狗狗。」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媽媽快速的找尋了領養的管道,彷彿就是一種命定的緣份,看過了一些成犬和幼犬,當下卻覺得「就是他了」,當天填完資料,確認家庭資訊,當晚送養單位就把狗狗送到家裡,這瞬間的起心動念似乎已經沒有反悔的空間。韓韓小時候長的就像吉娃娃,有點營養不良,但米克斯就是驚喜包,從第二個月開始就像吹氣球般的暴風成長,領養時才2.5公斤,8個月大已經長成16公斤,媽媽開玩笑說:「一開始覺得超可愛,後來想說現在怎麼變這樣。」

養幼犬原來一點都不簡單
媽媽對狗並不陌生,小時候家裡有許多別人送的名犬,養過柴犬、秋田、北京狗,讀大學時爸爸還從路邊買過一隻據說是「日本梗犬」,後來證明是米克斯的狗狗,而這隻狗狗一路就陪伴了媽媽20年,也種下了狗派的靈魂。只是這次養狗距離當時也已經超過20年,起初媽媽並沒有太多準備,畢竟覺得「以前養過,應該很簡單」,阿嬤(媽媽的媽媽)起初也不表態,說是覺得麻煩,但沒多久就成了最疼韓韓的人。
真正的挑戰很快就出現,家裡原本有兩隻2-3歲的小貓,沒想到他們完全不接受韓韓這位新成員。而韓韓一見到貓就興奮到漏尿,還會吠叫,同時影響鄰居和家人睡眠。外出散步時不是暴衝,就是發抖到不願出門,還會四處撿食。媽媽這才驚覺,如今的養狗方式可能和過去已經完全不同。
最後真的受不了,媽媽決定請女兒找尋專業訓練師,女兒是不折不扣的數位原住民,非常善用網路搜尋與評價檢視,很快就找到了「犬研室」,媽媽也先透過電話諮詢,初步的電話回覆也解開她的部分疑惑,因此便毅然決然決定嘗試上課。

一隻狗卻是三代人的課題
我記得第二堂課跟媽媽一起帶韓韓做散步練習的時候,媽媽語重心長的跟我說:「老師,你能不能幫我跟阿嬤(我媽)溝通,因為她不會聽我的,但會聽老師的。」阿嬤習慣晚上在客廳看電視看到很晚,到接近天亮才入睡,這讓圍欄在客廳的韓韓也因此變成小夜貓狗,雖然知道這對幼犬的成長和休息都不是個太好的狀況,但母女間為了狗狗教養的問題卻總是擦槍走火陷入爭執。
因此我在上課最重要的事就是確保三代人都能做到自己能做的那一部分,我重新跟阿嬤解釋了好好睡覺對幼犬的重要性,也試著同理阿嬤的作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變。課程中最大的挑戰,不只是韓韓的行為問題,而是三代同堂的溝通——媽媽要把上課所學的觀念與阿嬤和女兒分享討論,甚至要有一致的應對方式,但也常常摩擦不斷。阿嬤有過去累積的養狗觀念,這是誰都撼動不了的經驗,但最讓我感動和覺得可貴的是在每一次上課過程中,阿嬤都願意試著聽我說,也做出她能夠調整的最大幅度。
其實在上課前,媽媽曾一度想過,自己養狗是不是自找麻煩。但課程帶來的最大好處不只是幫助全家調整了教養觀念,也讓韓韓在外出散步上有明顯的進步,能夠好好的慢慢走路,上課中學到的環境豐富化和嗅聞遊戲也都讓韓韓更加有自信和專注冷靜。

從嚴厲教養變成最強加油團
媽媽也很感謝阿嬤的配合,她稱讚阿嬤真的很棒。最明顯的改變,是從小時候他們熟悉的打罵式教育,轉為用引導和稱讚去取代「不可以、不行」。媽媽說,要改掉自己的慣性真的很難,但看到阿嬤從嚴厲教養到現在常對韓韓說「好棒、加油」,她也覺得特別欣慰。同時家裡的圍欄空間也一再調整,阿嬤甚至願意改掉夜裡開著電視的習慣,讓狗狗能好好休息。
媽媽雖然覺得自己在訓練時常會遇到動作不夠俐落的執行困難,但依然努力練習,她最喜歡的時刻,是在做喚名訓練時,韓韓會歪著頭,專注的望著她,那眼神可愛得讓人融化。
如今的韓韓,生活狀態變得穩定許多,原本有點怕狗狗的女兒卻成為全家最會跟韓韓玩訓練遊戲的那個人,阿嬤也開始學會稱讚和鼓勵。雖然養幼犬的這條路比想像中曲折,但媽媽知道,家人和老師都會成為她的後盾,只要持續練習與陪伴,人和狗狗都會走向更好的日子。